抑壓著心中的怒氣,緩緩走向那個對著我揮手的年輕人。
曾經在十月二十八號寫過,有位年輕人主動聯絡我,希望我介紹投資者給他認識。長大於北角村的他,今年才三十歲,已經建立了一個擊敗眾多傳統媒體的財經新聞集團。
「葉生,」站著的他伸出手。
我幾乎小器到連那隻手也不想握,但小器也不會小器出面,還是握了。
「其實我去港島嗰邊搵你咪得囉,洗乜要你專成過嚟九龍搵我。」
按耐不住,終於小器出面的我說:「呀陳老闆你咁架勢,唔好話九龍,你約我,深圳灣都去啦。」
年輕人很好禮貌,沒有說什麼,只是端起茶杯說:「葉生,容許我以茶代酒,同你正式道個歉。」拍武俠片咩,我心諗。
其實事情很簡單。
這家叫 Fortune Insight 的老闆想要投資者,我願意當第一位,但他用了很多原因婉轉地拒絕我。沒問題,原因沒有深究,反正他不喜歡我也不想勉強,但我欣賞這個年輕人,沒有著數的事情也願意為他做,於是我介紹了一家甚有名氣的外國基金給他認識。
過了一段時間,我問那家基金進展如何,然後他們告訴我 the young man turned us down。得,拒絕不是問題,但問題是人家出的價錢,比這個年輕人原先的要求還要高。
曾經看過一部港產片,內裏有一句極為粗鄙的對白,大概是這樣的:「人哋出呢個價,要你含都得呀。」引述這句對白,只是想帶出,人家出的價錢,實在是匪夷所思。
「其實如果你冇心集資,」我拿著茶杯,沒有喝下去,「你應該早講,唔好浪費我時間。」
「對唔住。」
「畀個理由我。」
見他猶豫,我更好奇,但沒有催促。
「葉生,希望你唔好介意,我實話實說。」
純碎皺眉,沒有回話,他繼續。
「我唔等錢洗,公司都唔等錢洗。當初托葉生你搵投資者,唔係想要錢,係想要肯定。」由這一句開場白開始,他一口氣發表了似乎是彩排過的五分鐘演說;字字鏗鏘,句句珠璣,但最讓人回味還是最後一句:「如果而家喺我面前有兩張支票,一張係 Warren Buffett 畀十萬,一張係一個賣魚佬畀一百萬,我嘅選擇唔會人人認同,因為我係一個會嫌錢腥嘅人。」
聽完他的演說,我舉起茶杯:「容許我以茶代酒,同你正式道個歉。」
人去到三十五歲之後,要開始習慣每天騰出一些時間反思,反思自己有沒有在進步。
當有一天你發覺自己說了一句「我真係唔知啲後生仔諗緊乜」的時候,你必須意識到這是退步的警號。
我們累積的所謂經驗就像膽固醇,有好的,有壞的。(看,我真是老了,連膽固醇有好壞之分也知道。)
有些經驗會轉化成智慧,可以讓我們聰明地做人;有些經驗會閉塞想像空間,最後腦死在自己手上也不知道。
怎樣分辨一個老人家有沒有料到?太簡單了。
滔滔不絕地向年輕人說教的是一種老人家,津津有味地聽年輕人分享的又是另一種老人家。
物以罕為貴,智慧總是稀有的。